根據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家丹尼爾•卡內曼及其同事安格斯•德亞頓的最新研究發現,年收入7.5萬美元(約人民幣50萬元)的美國人最快樂,低于或高于這個標準的都不意味著幸福。研究發現,錢多不一定能買到更多幸福感,但低收入通常關聯糟糕情緒。在日本和美國,經濟騰飛的時代早已遠去,白領們為了追尋標準線上的幸福感,不得不身兼兩三分工作。本版文字 真水 王裳
日本
白領工資10年下降12%
熱衷兼職皆因怕丟飯碗
過去幾十年來,日本白領的標準人生軌跡是讀大學、進公司,然后在公司退休,一生只干一份工作。然而,日本白領的工資在過去10年里下降了超過12%,越來越多的年輕單身白領不得不身兼數職,維持日常開銷。一部分白領干起發傳單、便利店營業員的工作;一部分人在網上炒外幣;還有一部分人在家開起網店當老板。
根據網絡市場調查公司Ishare今年1月份的調查顯示,年齡介于20歲~50歲的日本白領中,幾乎有17%的人從事至少一份兼職工作。日本企業的工作時間之長位列世界第8,加班是常態,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削減加班費,使得不少白領變相減薪。去年,在日本勞動力政策和培訓機構的調查中,超過一半的白領表示有意從事兼職工作,90%的受訪者表達增加收入的愿望。
日本東京第一生命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長濱俊博表示:“這股白領兼職熱潮的興起體現了白領害怕失去工作的心理,兼職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風險管理的手段。”今年7月,日本的失業率創下5.2%的新高,經濟仍然沒有起色,人口老齡化、通貨緊縮、日元走高等問題讓振興經濟成為一個難以實現的美好愿望。根據日本稅務局提供的數據顯示,80后日本白領的平均年薪在2008年跌至248萬日元(約人民幣20萬元),這個數字在1997年是283萬日元(約人民幣23萬元
美國
減薪浪潮襲專業人士
尋找兼職人數翻一倍
作為一名廣告藝術總監,杰夫•奎格利不是那種一直打兩份工的人。但在去年受到每周強制休假一天且薪酬下降的打擊后,奎格利加入了一支快速發展的勞動力大軍的行列:白領兼職族。現在,他每周7天中4天做本職工作,另外3天在網上和其它地方賣設計作品,以期彌補收入的損失。
傳統上的兼職族是同時做兩份時薪工作,或者一份時薪工作加自由職業。但當強制休假減薪和裁員的浪潮襲向專業人士和管理人員時,許多白領員工也被迫開始在工作周中擠出時間來從事第二份工作。有些人需要增加收入來彌補下降的薪酬,有些人則想應對被裁掉時失去收入的風險。
最近,一家名為CareerBuilder.com的招聘網站對4500名白領員工進行了調查,他們中有9%的人去年找了第二份工作以維持開支,19%的人說他們有意在2010年找第二份工作。提供高薪白領工作的自由職業網站不斷增加,要想成為兼職族因此也變得更加容易。PeoplePerHour.com的創建者齊尼奧斯•斯拉西沃洛說,在求職網上找工作的會計師、律師、營銷人員和其他管理人員與專業人士多達5.8萬人,比去年翻了一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