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在說,中國經濟當中估計有大約萬億美元的隱性財富,也就是那些小里小氣的人所期待的灰色收入,這些錢是那些從中國中攫取財富的人的平均收入的總和。我想有些讀者已經看過了新聞頭條并且認為,喔,這可是巨大的消費潛力啊。中國消費者已準備好大量購買我們新出的攪拌機或者其它類似的想法。 好吧,無意冒犯Dan Aykroyd,是的,這件事情沒那么簡單。確實有很多人有機會從中國的隱性財富中賺很多的錢,但并不是那些賣攪拌機和辦公用品的家伙。我不是說那些大眾市場的產品在中國賺不了錢;相反,很明顯,這個消費市場是很大的且處于增長之中。我是說零售商應該保持理性的期望(可以看看Boston Globe發表的Staples慘痛的教訓的報道),因為這個1.4萬億美元的財富不會消費在大眾消費市場的。
中國大多數的灰色收入—約80%—隱藏在中國20%的家庭的床底下,并且主要財富(8500萬美元)集中在10%的家庭(我正在研究瑞士瑞信銀行發布的關于 2008年收入的56頁的報告,我已讀過了,你就沒必要了,因為家下來我將詳細說道)。現在,一個大約14億人口的國家,當然也有很多家庭,代表著巨大的購買力。但是這些錢是在他們日常開支之上的。他們不會去買更多的訂書機,除非上面鑲滿了鉆石;同樣他們也不會去買更多的壓紙器(paper weights)除非上面鍍上了黃金。
那他們會買什么?咳,非常昂貴的東西,不僅是別墅和物質上的東西。當然他們會買物質上東西,像鉆石手鐲、瑞士名表和奢華跑車。瑞信銀行的報告(該報告基于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王小魯的研究)是這么說的:根據我們的分析,盡管他們在中國市場的地位很高,中國分別只占Volkswagen(大眾汽車品牌)和百事可樂銷量的3%和5%。相比之下,大中華區(主要指中國大陸,因為他們也是香港這類商品的主要購買者)分別占路易威登、歷峰集團和斯沃琪集團銷量的10%、20%和28%,這些都是主要的奢侈品公司。
但是這不是給奢侈品供應商的新聞,他們在過去幾年里一直垂涎中國市場。也不是給拉斯維加斯永利和金沙集團的新聞,有一部分資金已經流向了這兩個集團在澳門的賭場。我們知道有很多的“隱性”資金已經用掉了。王教授的報告解釋了資金的來源,和為什么會有更多的資金沒有使用。中國的家庭儲蓄已經很高了,但是更具王教授的研究,這種儲蓄更高——超過他所調整計算的GDP總量(比官方GDP總量高10%)的一半——當時絕大多數中國人只使用他們的可支配收入。一個年收入60000美元或更多的人會把63%的錢存起來,而那些年收入在11000美元到60000美元之間的人會存一半多的收入。中國社會中大量的普通百姓(年均可支配收入約1500美元)幾乎沒有什么錢存。因此,那里仍然有市場潛力,但是一個擁有特別需求的市場。他們會購買——已經購買或正在尋求——定制的服務:為他們的孩子們提供的優質教育,比如價值 200000美元進入美國頂尖學校的預科班,我曾在最近的Forbes大學教育欄目中提到過;高端的健康和美容服務;還有來自私人銀行家和對沖基金的理財服務,像我去年提到的“回頭我會殺了你(I-Kill-You-Later)”,這樣的金融產品,這也是高盛、花旗和其它類似公司賣給亞洲富豪的產品。
我想關于理財服務的思考現在應該暫停一下,但是我會繼續討論這個問題的。在這篇報道中,還有更多要告訴你的,尤其是說到金錢的時候,另外還有所有的那些潛在的消費者,他們正在尋找把錢放在除了他們床底的什么地方。